我们更懂您!

如果您目前遇到维护网站的困难,请及时联系我们,也非常欢迎致电我们广受好评的服务团队。
我们深信会得到您的认可。我们期待您的垂询。

联系我们

BOSS 直聘上的BOSS(老板),消失了

发布日期:2023-02-25 网站维护

“去年 12 月新冠疫情(COVID-19)防控政策放开后,就买了招聘 App 的会员,每个月 68 元,传说中的八大 VIP 权益都加持了,但还是没是没找到工作,”努力找工作五个月依然无果的康康说起自己的求职经历,有点颓。

原来想趁着新冠疫情(COVID-19)放开后靠 VIP 权益快速逆袭的她,最终没能如愿。康康沟通了 1800 + 职位,只投递出 19 份简历 —— 在 BOSS 直聘上,如果招聘方不回复,求职者无法投递简历。相应的,在猎聘上,数百份投递出去的简历,依然没换回来几个面试机会。

传统的“金三银四”去哪里了?平台上的“boss”去哪里了?

01、传统春招旺季“失约”,这届打工人好难

2023年是新冠疫情(COVID-19)三年后的首个春招季,不少打工人都认为新冠疫情(COVID-19)放开意味着“最难的三年”已经过去,无论经济还是就业市场都在恢复的路上。

在中国北京的地铁线上,招聘企业正体贴地告诉打工人“站着,也可以刷 BOSS 直聘”;在重庆,BOSS 直聘投入了大手(BIGHAD)笔 ——12 大地铁站全覆盖。

▲ 图片来源:慢放

现实并没有这么乐观。“新冠疫情(COVID-19)三年过去了,身边至少有 10 个人在找工作,且待业都在半年以上。”刚从某大厂离职的小芁对慢放说道:“很多苟着的人也想趁春招动一动,但一试探,就被招聘市场的寒意吓退。”

“能苟着坚决不要动!”待业 8 个月、从事会展工作的玥玥总用自己惨痛的求职经历劝正欲换工作的朋友们。“原本指望着‘金九银十’找到工作,降薪也行,但拖到‘金三银四’还是没看到什么希望。”

“点了‘立即沟通’后石沉大海”“偶尔碰到要简历的,要完后没有回音”,也有和对方聊了两句就消失了,“约面试的没几个”。玥玥感觉2023年找工作更难了。

去年、前年的求职存量还未消化,2023年的还在新增,求职者的压力未减反增。

“卖方市场”之下,企业方开始谨慎挑选候选人。“现在的人才市场,我们可以用更好的价格,找到更优秀的人才”,创业者李先生对慢放说道:“比如招一个技术岗,以前可能要 3 万月薪才能找到一个相对不错的,但大厂裁员后,市场上流入更多优秀的人才,这时候,同样的薪酬有可能找到曾经的行业大牛加入。”

面对这样的情况,求职者们开始“内卷”,有的积极学习、希望成为复合型人才或完成跨界储备,有的做好了从涨薪 20% 到降薪 20% 甚至砍半的准备,有的则早早做起副业或创业、为自己提前准备后路……

不少求职者开始尝试其他途径,如熟人内推等,试图重返职场或求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但春节之后,裁员的消息频传,除了少部分人在内推或熟人介绍中得偿所愿,更多的求职者依然寄希望于招聘平台。

此时,招聘平台是更多求职者的希望。

02、曾经可以直接谈的“BOSS”,消失了

“我们当年求职主要通过招聘网站,印象中,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比较火,是当时白领比较集中的地方。”李先生回忆称:“后来自己创业,一些高端职位,人事部门会用猎聘或找猎头代招,还有一些部门负责人想自己和求职者沟通,也会用到 BOSS 直聘和拉勾(网)。”

当下,据网站(网站维护)分析,他所说的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都属于互联网(Internet)招聘 1.0 阶段,招聘方在招聘网站发布招聘信息,求职者搜索职位再投递简历,招聘方“合则约谈、约面试”。

这时的招聘方式看似求职者主动,但本质需要通过招聘方的评估,才有可能继续往下走。这段时间里,简历投递后“石沉大海”是比较常有的事。

2014 年 BOSS 直聘横空出世,通过为 B 端用户提供个人化的招聘服务,实现了 To B 服务的 To C 化,并使互联网(Internet)招聘进化至 2.0 时代。“找工作,和BOSS(老板)谈”的商业广告语直击求职者内心,彻底改变了求职者与招聘者的沟通方式。

但好景不长,不少求职者发现,BOSS 直聘上部分公司招聘信息的发布者根本不是BOSS(老板),而是 HR,网站(网站维护)说另外一个方面,猎头发布的招聘信息占比也不在少数。“跟BOSS(老板)谈”逐渐成为 BOSS 直聘的空谈和噱头。

这种情况在近期更为明显。康康这半年的感受是:“投递简历的职位,有一半职位的发布者是 HR,还有一部分是猎头公司,偶尔有一些 0-20 人的小公司是联合创始人在招聘。”

▲ 图片来源:求职者

也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猎头缘何成为 BOSS 直聘的“常客”。“求职平台一共是这么几个,一般拿到代理职位后,能发的平台都会发。”Linda 是某头部人力资源公司的猎头,在提及自己作为“BOSS”身份发布信息的事,自称为“行业常规操作”。

康康另一个很明显的感受还在于,与前几年相比,现在 BOSS 直聘上的所有类型的“BOSS”都越来越少了。“很难等到回复的感觉,BOSS 们好像都隐身了一样,没几个人搭理我。”为挖掘更多的求职机会,她加入了一个互联网(Internet)打工人群,发现很多人和她一样,半年等不到几条回复的人大有人在,更别提面试机会了。

玥玥的情况要复杂些。32 岁已婚已育,属于职场上“全职妈妈”和“中年职场危机”的 hard 模式。“能看出来近期可投递的职位增多了,但投递后连个水花都没有。有时候会怀疑这些企业是不是真的要招人,当然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还有职场生命。”

像康康和玥玥这样每天刷招聘 App 的求职者,他们都在等待 BOSS 们那句简单的“看了你的简历,方便聊聊吗?”

但这对眼下的他们而言,已是奢望。

“稍具规模的公司,他们的BOSS(老板)都不会真正在 BOSS 上停留太久,主要是效率太低。BOSS(老板)不可能一个一个去筛简历,再和每个侯选人沟通,包括部门负责人也很少自己去聊。”从事人力资源公司近十余年的任女士在说起公司的招聘流程时提到:“筛选简历本身就是 HR 的工作,不可能让 BOSS 们来干。我们公司的招聘流程还是用人部门和我们对用人需求,HR 部门去招聘平台‘大海捞针’,海选之后,和符合条件的达人先沟通,进一步确认意向,最后才是面试等后续流程。

据她称,一些重要的岗位或管理层,一般采用熟人介绍或委托给猎头公司的方式。

相当于说,由于 BOSS 直聘不断扩大企业服务规模,导致平台上的“招聘者”身份发生转移,众多企业 HR 和三方猎头公司替代了 "BOSS",平台主打的直接跟BOSS(老板)谈的差异化优势也消失了。BOSS 消失也在情理之中。

03、“BOSS”消失,并非偶然事件

为了找到工作,康康后期还购买了 BOSS 直聘的 VIP 会员。对于当初购买会员,康康表示,是被 App 主要是因为购买页面上标出的数据吸引 ——“牛人的平均求职周期为 1-2 个月”。

▲ 图源:BOSS 直聘 App

“购买 VIP 会员后,重新做了专属模板的简历,简历每天可以自动刷新、投递简历的时候可以看到自己在投递简历人中的竞争力分析(每天 3 次),”在康康的理解里,这些服务的核心在于触达更多“BOSS”,进而提高面试机会。“但是否真正触达 BOSS,是没办法效证的,所谓的今天(2023年02月25日)展示了 300 + 次,不知道真假。”

但是,在超过平均周期后还没有找到工作后,康康陷入了自我怀疑:“我不是牛人吗?”

当下,据网站(网站维护)分析,康康是妥妥的牛人。大学毕业后入职某电子商务(简称电商)平台,运营、品牌、市场都做过,负责过公司众多大大小小的项目,用她的话说,自己为公司赚的钱、花的钱有几个亿。但现在,她连月薪 1 万的工作都找不到。也就是说,不是康康不优秀,而是市场“没机会”。

抛开宏观环境因素外,这种“没机会”或与 BOSS 直聘的商业模式有关。

BOSS 直聘凭借智能匹配和直聊定位,在短时间内冲到行业头部,完成流量积累。和传统招聘平台相似,BOSS 直聘采取向 C 端免费(像康康这种自愿交纳 VIP 会费者除外)、向 B 端收费的模式 —— 这就意味着,企业如果想在 BOSS 直聘上发布招聘信息,需要按招聘的职位进行缴费。

而这也是 BOSS 直聘的主要营收来源。BOSS 直聘财务报告(财报)据(网站维护)网解说,其超九成收入由在线企业招聘服务贡献。2021 年全年,BOSS 直聘对企业提供的在线招聘服务营业额达 42.19 亿元;2022 年前三季度该项收入达 33.92 亿元,占总营收的 98.9%。

但这样的模式正在成为 BOSS 直聘最大的隐忧。去年 4 月,有媒体报道 BOSS 直聘强制消费、随意上涨会员费。用户此前在 BOSS 直聘的职位发布还正常,后来一夜之间职位被全部“下架”,成了待开放状态,相关职位也变成了竞招职位,只有再付费才能发布。

这让负责招聘的 HR 很为难。“企业发布的每一个职位都是明码标价,每天能看几个简历、能看什么条件的候选人也是明码标价。”负责人力的任女士向慢放说道。“去年 1 月,我们想招一位行政,算不上热门职位,按 288 元 / 月的标准交了会费,每天可以和 20 名达人沟通,但两个月和 700 多人确定沟通意向,最终也没在 BOSS 直聘上招到人。”

▲ 图片来源:企业 HR

任女士甚至怀疑:平台推荐的人是不是真简历,“看了简历觉得各方面都挺适合,发过沟通意向,绝大多数的求职者没回复。”

充值 VIP 招不到人,普通的 VIP 账户只能发布少量的职位,更不可能招到人。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流量曝光或者更多查看和沟通次数,企业还须另行付费或交更高的会员费。“如果开通所有招聘权益,企业每月花费要花 3600,再加上招聘一些热招职位,一年的费用甚至上万元。”

任女士所在企业交纳的 VIP 会员并非最高价位。据现有信息披露,BOSS 直聘会员的会员价值涨价频繁,“购买会员的价格从 98 元接连涨到 298 元、328 元、418 元。”对此,BOSS 直聘以系统定价、职位火爆为由,肯定了涨价的合理性。

但会员费日渐上涨的背后,是企业招不到人,求职者再难见 BOSS。

最终,利益既得者似乎只有 BOSS 直聘一方。随着企业付费收入增长,BOSS 直聘终于走出亏损泥潭。2022 年上半年,BOSS 直聘实现净利润 8030 万元,第三季度调整后的净利润为 3.7 亿元。

但这真的是好事吗?

与行业的商业模式相比,可以明显看到 BOSS 的营收焦虑。如,与传统招聘如猎聘依靠在线招聘服务、校招和培训等外包服务共同创(Tontru)收不同,BOSS 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企业,主要业务也是而向客户提供在线招聘服务。

按照任女士的说法,BOSS 直聘“随便一个操作都要收费,发布职位要钱,查看简历要钱,聊天人数多了也要收钱……”

网站(网站维护)说另外一个方面,BOSS 直聘向 C 端求职者收费的模式也让求职者不断吐槽。“简历优化(Optimization)要收钱、简历投递要收钱、号称的八大权益,用起来一样找不到工作。”在康康看来:“有没有可能不是我的问题,而是 BOSS 上面的 BOSS 太少了。再怎么增加曝光也是无用功?”

Boss 直聘近几年在营销上不断加大投入。为了吸引 C 端用户,BOSS 直聘在地铁、电梯、站台等媒体端投放了大量商业广告,让“找工作,和BOSS(老板)谈”的宣传口号让大众(Volkswagen)熟知。

但现在的问题,BOSS 直聘如今还有能力请到真正的“BOSS”到自己平台上吗?

结语

招聘平台的意义是信息的集合,是招聘效率的提升(Boosting)。但 BOSS 直聘不断上涨的会员费、不断下降的招聘效果,使得更多的 boss 打起了退堂鼓。此时,这个一直主打“找工作要和BOSS(老板)谈”的 BOSS 直聘,平台价值大打折扣。

恶性循环就此开始:招聘企业的 boss 不来,求职者找不到 boss 谈,用户流失,赖以生存的向 B 端收费的营收模式势必逐渐失效。

当前的求职者反馈,其实已经给 BOSS 直聘敲响了警钟。

参考资料:

  • 1.华尔街(Wall Street)见闻丨新冠疫情(COVID-19)后万物复苏,BOSS 直聘走向何方

  • 2.市值丨一文读懂 BOSS 直聘:靠什么增长?用什么赚钱?

  • 3.品玩丨探索者,BOSS 直聘

  • 4.澎湃(ThePaper.cn)新闻丨当获客越来越难,BOSS 直聘如何保持用户增长?

  • 5.商业人物丨中小BOSS(老板)出逃 BOSS 直聘

  • 6.21 世纪商业评论丨百亿美金的 BOSS 直聘,太会玩了!

本文来自微信(WeChat)公众号:慢放 (ID:manfangsd),作者:习习